青島嶗山
網(wǎng)站網(wǎng)址:qdlaoshan.cn
收藏 舉報 報錯
網(wǎng)站簡介:
嶗山,位于青島市東部的嶗山區(qū),距市中心40余公里。它聳立于黃海之濱,氣勢雄偉,山海緊錯,嵐光變幻,云氣離合,是聞名遐邇的海上名山,國務(wù)院確定的第一批國家重點風(fēng)景名勝區(qū)之一。
嶗山地處北緯36°05′~36°19′,東經(jīng)120°24′~120°42′,東、南兩面瀕臨黃海,西部與青島市區(qū)接壤,北部與即墨市相鄰,總面積446平方公里。海岸線長87.3公里,主峰“巨峰”海拔1132.7米。
嶗山形成于億年前的白堊紀,經(jīng)過漫長歲月的滄桑巨變,天工造化,在大自然的雕鑿中,形成了雄偉、壯觀、奇特、秀麗的地貌形態(tài)。山脈以巨峰為中心,向四方延伸。按自然走向分為巨峰支脈、三標山支脈、石門山支脈和午山支脈。嶗山東部和南部緊逼大海,形成山海相連的獨特景觀。蜿蜒曲折的海岸,形成了許多岬角和海灣,大小島嶼星羅棋布。海上看山,群峰攢簇,云霧繚繞;登山觀海,煙波浩渺,水天一色。每當(dāng)風(fēng)疾波涌之時,驚濤裂岸,濁浪排空,迸珠濺玉,咆哮轟鳴。古往今來,皆以“山海奇觀”稱頌嶗山。
嶗山在歷史上曾有勞山、牢山、不其山、勞盛山、大勞山和小勞山、輔唐山、鰲山、嶗山等名稱。“勞山”之名最早見于《后漢書〈逄萌傳〉》,《魏書〈釋老志〉》、《魏書〈高祖紀〉》、南朝梁陶弘景《名醫(yī)別錄》和唐代成書的《元和郡縣志》皆沿用之。“牢山”之名首見于晉代法顯的《佛國記》,《魏書〈地形志〉》、《新唐書〈姜撫傳〉》、《宋史〈甄棲真?zhèn)鳌怠、《金史〈地理志〉》、《元史〈釋老志〉》及元代成書的《齊乘》皆沿用之!安黄渖健敝娪凇稘h書〈武帝紀〉》和《三國志〈崔琰傳〉》。“勞盛山”之名發(fā)軔于東漢王充的《論衡》,但在宋代的《太平寰宇記》中改為牢盛山,顧炎武在《勞山考》中又寫為勞盛山!按髣谏胶托谏健敝家娞拼聭烟永钯t的《后漢書注》,杜佑《通典》沿用之!拜o唐山”之名乃見于《紀聞》中王8的事跡,該故事輯存于《太平廣記》!蚌椛健笔侨娴乐廊饲裉帣C為嶗山更改的名稱,僅見于元、明兩代之碑記!皪魃健敝钤缫娪凇赌鲜贰疵魃B傳〉》,另在《神農(nóng)本草》和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中也記有此山名,明代黃宗昌亦用此名寫成《嶗山志》?傊,山之本名應(yīng)為“勞”或“嶗”,漢代稱“不其”,晉及南北朝稱“牢”,唐代又有“大勞、小勞”和“輔唐”之稱,明、清兩代使用較亂,以“勞”、“嶗”為主,“牢”、“鰲”兼而用之,至近代才專用“嶗”字。
地址:青島市嶗山區(qū)梅嶺路29號
郵編:266061
服務(wù)熱線:0532-96616

點擊進入青島嶗山:qdlaoshan.cn
返回主頁 -> 地方-> 山東
百度收錄
搜狗收錄
可信度查詢
Alexa
Rank SEO報告
愛站查詢
百度權(quán)重 經(jīng)營投訴 違法舉報
本頁是網(wǎng)站說明與引導(dǎo)頁,如果介紹有誤或網(wǎng)址連接錯誤打不開,網(wǎng)站無法打開請通知本站更正
|